登革熱簡介
返回首頁
1.俗稱「天狗熱」或「斷骨熱」。
2.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。
3.藉由病媒蚊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 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,也不會經由空氣或接觸傳染,只能存在於人、猴、病媒蚊的身體內。
4.類型分為典型登革熱(死亡率低於1%),出血型登革熱(死亡率約15至50%)
5.夏季是台灣登革熱流行的高峰。
6.病原: 由黃病毒科(Flaviviridae)黃病毒屬(Flavivirus)中的登革病毒亞屬所引起。 在登革病毒亞屬裡共有四種登革病毒,依抗原性不同分別稱為第一、二、三、四型。
7.傳染途徑:被病媒蚊叮咬而感染。
8.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3至8天(最長可達14天)。
9.病人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5天的這段期間,稱為 「可感染期」,或稱為「病毒血症期」。 病媒蚊叮咬過病毒血症期的病人8~12天後,牠的一生都具有傳染力。